
迈伯特(江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迈伯特(江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力设备,工业自动化,能源及数据 中心建设等业务领域的高新科技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电 力及能源建设,传递绿色能效的理念和价值。


05-102021
南网贵州电网:立体联动 防火护网
立体联动防火护网——南网贵州电网多维度多措施防范山火保电网安全稳定陈举陈海 “老乡们,野外用火要慎重。引发山火不仅要经济赔偿,还要面临刑事处罚。”连续的艳阳高照,让贵州电网公司运检分公司凯里管理所员工梁祥有些担心。他与当地护林员一起沿着220千伏旧施线走进村寨,一边向村民分发防山火宣传单一边喊话,提醒群众野外小心用火。 为避免山火带来的电网安全隐患,贵州电网公司多次部署,要求按照南方电网公司“一杜绝,两严防”的防山火工作目标,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评估”分解各层级防山火任务,确立以南方电网山火监测预警系统为指引的防山火体系,启用了输电线路智慧监测系统,建立了政企联动和群众参与的多维度防山火网络,以确保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稳定。 数字输电建设“成功避险” “吃完晚饭打算回办公室做当天收尾工作,我们刚走到门口就听到电脑发出‘叽叽叽叽’的报警声。我刚解开电脑的密码桌面就弹出一个窗口,显示220千伏福山线出现山火的详细信息。”运检分公司都匀管理所运行班班长李海说道。 山火监测卫星没有警示,政府的联动机制没动作,护林员和群众护线员都还没来得及打电话通知,而在线监测智能数据服务系统却适时预警了,而且系统视频中能清楚地看到山火现场已有人在扑火。 李海打电话到火灾现场确认后,立即携设备前往管控。经现场核实,220千伏福山线19至20号杆塔线路下方发生山火,现场有人员灭火,影响人身安全。管理所立即申请线路紧急停电避火。19时46分,该线路由运行转热备用。经过2个多小时努力,现场火势得到控制,线路成功避险恢复运行。 据了解,220千伏福山线是继220千伏站后线试点(示范)之后,贵州电网公司正在全力打造的第一批数字输电线路。目前,福山线已安装了图像视频系统、导线测温单元、隐患监测和故障定位等感知设备95套。 “应用在线传感、数据融合、智能识别等技术,采用定时拍照,实时视频方式采集线路通道环境数据。”运检分公司生产技术部邱实说,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在设备端实现通道隐患智能识别,可以提高线路智能化水平,大大降低人员巡视运维工作量,提升生产效益。 防火台账实现“常态管理” “将那边的那片枯草清理哈。”3月22日,铜仁德江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对10千伏枫煤线开展特殊巡视,他们以“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防山火,发现隐患便及时清除。这也是贵州电网公司加强防山火保电网安全的一个缩影。 “我们防山火有多种渠道,比如山火监测预警系统,跟地方政府的联动机制,还有线路沿线护林员和群众护线员的第一手信息。只要环节上不出现大的纰漏,山火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情况就是可控的。”贵州电网生产技术部高级经理彭赤说,今年的智慧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智能数据服务系统也开始启用了。 目前,运检分公司和各供电局都建有一本防山火台账,“账本”里全面、准确记录了各线路可能出现山火的重点区段,以及该区段内的地形地貌和附着物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被录入资产系统特殊区段模块,进行常态化管理。 贵州电网公司根据输电线路沿线的地质地貌、导线对地距离和线下可燃物,以及近年来是否出现过山火等情况,重点梳理出220千伏及以上主网防山火监测点共1270处,一线班组便根据山火可能带来危害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分级管控。今年以来,贵州电网区域未发生过山火导致的线路跳闸事件。 下一步,贵州电网公司将充分利用数字线路实时感知、全息互联、自主预警、智能处置等特征,做好线路在线监测、监控工作,实现了“设备状况一目了然、风险管控一线贯穿、生产操作一键可达、决策指挥一体作战”,有效推动生产领域智能生产建设的落地应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查看详情
05-102021
浙江电力研发碳排放监测仿真系统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通讯员毛冬张辰报道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电网物联网平台相关技术及应用的研究、验证和测试承载基地,顺利完成工业企业碳排放监测仿真系统场景搭建,为后续工业企业开展碳排放精准监测和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企业碳排放监测仿真系统是国家电网物联网平台技术实验室推出的首个碳中和物联组网解决方案,主要通过物联网终端实时采集工业企业厂区、流水线和设备的能耗数据,结合在线数据如生产计划、能耗指标等,对接企业信息系统物料库存、生产订单等原有数据,进行碳排放数据自动采集、监测,并将数据汇聚至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实现企业碳排放核算和碳资产管理跟踪。同时,该系统可按需生成符合国家部委要求的企业监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进一步协助政府对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辅助政府定制碳配额方案,通过产业、税收等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并全方位辅助企业实现碳资产自我摸底和管理,为企业生产工艺改善、设备维护辅助决策,最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低碳转型。 而相较于传统人工估算填报,该系统采用物联网实时监测,并对接已有信息化系统,自动采集、监测碳排放数据,提高了监测精准度,缩短了监测间隔并实时显示,降低了人力时间成本。不同于以往仅限于厂区层面的碳排放数据采集,该系统可对厂区、流水线和设备进行三级采集监测,数据采集范围更广泛深入,除应用于发电及电网企业外,也可广泛应用于水泥、铁合金、石灰和焦化等高耗能企业,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合理配置资产。 下一步,国网浙江电力将继续围绕物联组网仿真技术开展新技术和电力业务的融合研究,进一步提升监测精准度,加强与各发电企业和行业专家的交流联系,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推进物联网仿真碳监测技术成果转化,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查看详情
05-102021
国网江苏电力:推广“开门接电”服务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4月19日,江苏纳斯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跃来到沭阳县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站咨询新装用电申请事宜。企业即将入驻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天,沈跃从客户经理徐斌口中沈跃得知10千伏七工线已提前敷设至企业门口,电源接入点距离企业50米,随时可接电使用。“项目还没进场施工,你们的配套电力设施就建设到位了,帮我们节省了投资成本。”沈跃说。 3月18日,沭阳县供电公司与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打造“开门接电”示范园区合作协议》,让纳斯卡新材料这样的企业享受到更省钱、快捷的服务。 今年,国网江苏电力推广“开门接电”服务,与各级政府、园区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开门接电”示范区。政府部门提前完善与地块相关的线路通道、电力管廊等供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供电公司则投资建设电气设施,政企合作降低企业电力接入成本,提高接电效率。实施过程中,改变以往先由客户申请、后架设线路的接电模式,提前对接政府发展规划,将配电网提前延伸至待开发用电地块,免去客户建设配套电力工程的麻烦,为客户节省土建工程、电力设施成本。 年初,镇江高新区投资3.5亿元建设省级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计划引进一批功率半导体设计与生产、微芯片封装与测试等高端项目入驻,预计今年年底投产,每年将实现产值60多亿元。 1月12日,镇江供电公司从政府部门获悉此事。次日,该公司安排员工上门了解产业园远期用电需求并进行评估,结合园区实际制订接入方案,随后同步开展配套电网建设,投资330万元为园区敷设电缆1825米,新设环网柜4台,于2月8日完成电力外线工程建设,将电送到了园区门口。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已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淮安、宿迁累计建成“开门接电”示范区7个,涉及企业1504家。 此外,国网江苏电力打破以往客户到柜台递交资料,电网企业再启动业扩报装流程的传统工作方式,而是通过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提前获取项目信息,了解用电需求、编制供电方案。客户只要在线上提交正式用电申请,国网江苏电力即可通过政府政务平台在线获取企业电子证照,快速为客户办理接电业务。 2月25日,南京供电公司通过营销业务系统接收到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推送的业扩申请,立即安排客户经理在企业提出申请前上门了解用电需求,帮助企业核对办电所需资料,指导企业线上提出用电申请,并提供客户内部受电工程咨询服务,服务客户快速接电投产。3月15日,江苏鲸充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南京市栖霞区红枫科技园C区停车场新建的1600千伏安汽车充电桩高压用电项目送电,较高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间提前了15天。
查看详情
05-102021
广西柳州供电局:绿色电网 助推城市转型
4月17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一季度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居首。作为老牌重工业城市,近年来,柳州大力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了从“酸雨之都”到“宜居城市”的艰难蜕变。 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下好能源生态“先手棋”,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新电气化”助力“双碳”达标。 柳州供电局将服务前移,打造绿色发展平台,深度拓展能源生态链。一方面全力保障新能源发电及时并网,完成4个风电项目及光伏项目并网及5个风电项目接入工程准备,实现能源供应清洁化;另一方面通过客户走访、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编制定制化的电能替代、综合能源设计方案,提供能耗检查、用电安全检查等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工业电气化、探索制造产业链及产品双重减碳。同时该局还将绿色风尚引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积极推进绿色出行,建成投运充电站点162个、充电桩1830台,大力建设“一县一站”集中式充电站和乡镇充电设施,打造农村综合能源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该局面向终端用能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开展电动汽车灵活充电及智能调度等新技术,升级城区“10分钟”快速充电网络,实现柳州5县1区全覆盖,全力推动柳州乃至广西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李志杰 邹振远)
查看详情